文|諾云集團企策綜合服務平臺
在經濟發展的棋局中,特別國債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國債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工具,專門服務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項目需要,對穩定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等具有重要作用。比如2020年為了抗擊疫情,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明確,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再加上擬發行用于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5000億元特別國債,2025年發行特別國債規模達到1.8萬億元,比2024年增加8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那么,在這一重大舉措下,哪些領域將獲得特別國債的青睞與支持呢?企策通綜合服務平臺對超長期特別國債相關資料進行全面梳理,以供參考。
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8000億元支持“兩重”建設,進一步優化具體投向并提高項目支持比例,重點支持基礎研究能力提升、未來產業發展、東北等重點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大中型灌區新建改造及大中型引調水和大中型水庫建設、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等教育提質升級、城市地下管網管廊建設改造等方面任務,強化超長期貸款等配套融資,高質量推進 “硬投資”項目謀劃實施。加大力度推動 “軟建設”政策落地見效。
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統籌投資、財政、金融等綜合性政策,深入推進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進一步加大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支持力度,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加快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進一步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完善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實施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積極支持家裝消費品換新,簡化補貼申領和支付流程,完善資金監管機制,嚴厲打擊價格欺詐和違規騙補套補行為。
報告內的專欄9-專欄11,分別對“重點領域重大投資項目”、“兩重”、“兩新”的支持范圍做出了劃定: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領域
關于“重點領域重大投資項目”的劃定: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需求,重點支持以下領域:
1)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合肥先進光源、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高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
2)重大水利工程:包括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等工程,推進大中型灌區新建改造及引調水項目。
3)交通工程:建設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如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鐵路)、沿邊沿海鐵路(如合浦至湛江鐵路)、出疆入藏通道(如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等。
4)能源工程:推進“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沿海核電、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等,完善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特高壓輸電通道。
5)生態保護:實施雄安新區生態恢復、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長江經濟帶河湖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
(圖片用下面文章圖在網上找下原圖
https://mp.weixin.qq.com/s/mIxxjCdVXXJIzCwnZFLVZA
)
關于“兩重”建設的劃定:
2025年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8000億元,重點支持:
1)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高水平實驗室體系建設、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2)城鄉融合:重點都市圈城際鐵路、國家高速公路環線及繞城環線。
3)區域協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至全國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
4)糧食與能源安全:支持全國大中型灌區、引調水工程及重要江河湖庫保護治理。
關于“兩新”政策安排的劃定
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5000億元,重點支持:
1)設備更新:覆蓋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物流、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補貼比例最高達20%。
2)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汽車報廢更新范圍,實施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簡化補貼申領流程。
3)回收循環利用:支持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再制造等項目,補貼比例不超過15%。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注意事項
1、加強前期工作準備,提高項目成熟度
例如,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兩重”項目申報至少要達到初步設計的深度甚至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才有一定競爭力,“兩新”項目要達到招采流程或者簽訂設備購買合同等要求才能提高通過率。
2、注意申報要求變化,保障項目契合度
遴選項目時要注意申報要求變化,比如2025年的超長期國債項目都要求在2025年底前能開工建設,并形成一定的實物工作量,2025年無法開工的項目非必要不要填報。
此外,大部分“兩重”領域的項目要求總投資1億元以上,投資額較小的項目建議申報其他口徑的資金或者將同類項目整合包裝后統一申報。比如:將養老社區與智慧醫療系統打包,同時滿足民生與新型城鎮化要求。
“兩新”領域的項目今年對投資的要求大多數降低到2000萬以上,而文旅、糧油加工等領域的“兩新”項目投資門檻要求1000萬以上,大大降低了申報難度,符合要求的相關單位和企業建議積極申報。
3、材料編制技巧
在可行性報告中專設“兩重兩新政策契合度”章節,量化展示項目對國家安全、碳減排的貢獻值。
4、提升申報工作效率,抓住申報窗口期
2025年超長期國債申報時間緊、要求高。各項目主體提升申報效率,并與職能部門、發改部門以及正規咨詢機構企策通綜合服務平臺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交流項目進展情況,共同協商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實現預期目標。
5、從“搶資金”到“謀生態”
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競爭已從單一項目比拼,升級為區域戰略生態的較量。地方政府需以“兩重兩新”為骨架,構建“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安全韌性—民生獲得感”的全周期發展邏輯,方能在國債資金分配中贏得長期紅利。
超長期特別國債既是“及時雨”,也是“指揮棒”。地方政府需精準對接國家戰略,提前儲備高質量項目,同時加強財政、發改、行業部門協同,方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未來,隨著更多國債資金落地,地方經濟結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將迎來新動能。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是推動國家戰略落地的重要工具,申報單位需緊扣政策導向,強化項目合規性與可行性。企策通建議結合地方實際需求,重點布局民生短板領域,以提升申報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