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云: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的比重在近十年逐漸增加,慢性病高發,醫療資源匱乏且分布不均等問題的加深,加上國家宏觀政策的推動以及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普及,移動醫療的需求越發明顯。
【調研背景】
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的比重在近十年逐漸增加,慢性病高發,醫療資源匱乏且分布不均等問題的加深,加上國家宏觀政策的推動以及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普及,移動醫療的需求越發明顯。在這種背景下,清楚的掌握移動醫療市場用戶的相關行為特征和潛在內心需求,對于企業經營決策及專業人士研究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調研范圍】
1、整個社會的優質醫療資源不足、醫療結構導向分診體系不完備導致線下醫院就醫存在諸多痛點
調查結果表明:“掛號排隊時間長”、“各窗口跑來跑去浪費時間”和“醫生護士服務態度差”是患者線下就診的主要痛點。
2、用戶需求度高的在線問診、在線繳費、自我診斷服務企業未能很好的滿足
線下就醫痛點也能間接的反應用戶對于移動醫療的需求,本文在線下就醫痛點的分布占比基礎上給予了其一定的權重,把線下就醫痛點轉化為用戶對于移動醫療功能板塊的需求度,結果如下:(注:移動醫療功能板塊總需求度=用戶對于移動醫療功能板塊的直接需求度+間接需求度*權重系數)
基于患者核心訴求與企業提供的服務之間的適配性,通過相關交叉分析法,借助比達(BigData-Research)自建的數據挖掘系統,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得出如下矩陣圖: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目前移動醫療企業未能很好的滿足用戶需求度高的在線問診、在線繳費和自我診斷等服務。在線問診和自我診斷的用戶滿意度只有20%和22%。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在用戶移動醫療的需求和期望上,企業并未很好的滿足,在眾多用戶訴求中,在線繳費、預約掛號是核心訴求、在線問診、自我診斷是潛在訴求,需求度較高。
1、對于手機掛號軟件用戶比較在意性價比、易用性
調查發現:影響用戶使用移動掛號軟件的因素中,“平臺的易操作性”排名第一,有55%的用戶對此比較關心,排名第二的是“平臺的服務價格”,占比47%,“平臺醫院豐富度”和“平臺知名度”分別以38%、37%排列第三第四,“專家豐富度”排名第五,在調查的用戶中有32%的占比。
2、用戶使用掛號軟件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醫院掛號排隊,反映出的用戶核心訴求是優質的醫療資源
調查發現:用戶使用移動掛號軟件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醫院掛號排隊浪費時間”,在調查的用戶中有46%的用戶認為這是他們使用移動掛號軟件的主要目的。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避免在醫院掛號排隊浪費時間并非用戶使用移動掛號軟件的核心訴求,這是一種表象,其核心訴求是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而排隊掛號浪費時間是在滿足訴求過程中的線下痛點。
3、手機掛號軟件可以嘗試收費路徑
調查發現:大部分用戶對于移動掛號軟件多收取費用還是持支持態度,在所調查的用戶中支持率為58%。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對于服務收取費用是商業的基本邏輯,造成掛號軟件盈利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免費換流量思維,面對互聯網“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資源整合的思路,企業需要理智采用,掛號軟件依賴的基礎是醫院的號源,部分企業以向醫院免費搭建HIS系統等服務來換取號源,成本不低,移動醫療長遠的發展更多依賴的是合作,而非競爭,免費本身就是一種競爭思維。
1、移動醫療企業需要建立準確、規范的失約應對準則,以提升用戶和醫療機構的整體體驗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移動醫療的發展是建立在信用、糾紛解決、程序優化、用戶認知以及用戶遵守規則等眾多社會性基礎之上的,網絡本身具有虛擬屬性,不遵守規則、無規則意識對于用戶的培養來說是比較危險的,面對一號難求的現狀,必須給出準確、規范的失約應對準則。
2、移動掛號軟件整體滿意度低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移動掛號軟件服務滿意或非常滿意的用戶有36%,有31%的用戶認為服務一般,不滿意的有22%,非常不滿意的有11%。
3、企業要重視細化功能,以提升用戶體驗
上圖數據表明:“按醫院掛號”和“名醫推薦”是用戶使用移動掛號軟件的最滿意的二大功能。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功能越細化滿意度越低,這和企業快速搶占市場以及醫院資源的現狀有關,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搶占醫療資源會增加成本,而用戶接觸到的細化功能才是留住用戶的關鍵,用戶對于細化功能的滿意度低會減少用戶的平臺留存率。
1、醫生經驗、用戶評價為用戶選擇醫生的首要考慮因素
影響用戶在移動網絡問診平臺選擇醫生的因素中,“醫生的經驗“排名第一,所調查的用戶中有68%的用戶在選擇醫生時會考慮、有51%的用戶表示會考慮”其他用戶對醫生的評價“、”醫生的知名度“和’學歷”分別以37%、36%排名第三、第四。
2、用戶對于移動網絡咨詢的付費意愿和付費額度比較保守
調查結果顯示:78%的用戶認為網絡問診平臺咨詢服務價格在50元以內每十分鐘比較合理。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用戶對于網絡問診咨詢功能的潛在需求比較大,各企業在這方面的滿足度比較低,所以用戶的付費意愿和付費額度比較保守。
3、移動網絡問診平臺的滿意度高于移動掛號平臺
調查結果顯示:近半用戶對所使用的移動網絡問診平臺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移動網絡問診平臺的用戶滿意度高于移動掛號平臺的用戶滿意度,原因是出于用戶期望值和需求滿足程度的對比發生的,移動掛號平臺服務是用戶的核心訴求,對其滿足程度稍低就會影響其滿意度,而移動網絡問診平臺是用戶的潛在需求,用戶對其容忍程度會比較高。
1、糖尿病管理APP的易操作性是影響用戶選擇的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影響用戶使用糖尿病管理APP的因素中,選擇“APP操作是否簡單”(占42%)和“是否有醫生指導”(占32%)的用戶最多。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糖尿病患者大多是中老年群體,這一群體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對于網絡操作具有恐懼感,產品在設計過程中要以簡單實用為主。
2、用戶對于糖尿病管理APP服務付費意愿偏低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用戶(占65%)能認可的糖尿病管理APP服務費在3000元/年以內。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用戶對于糖尿病管理APP付費意愿偏低,其中一個原因是糖尿病屬于慢性病,需要經過長期的自我約束管理才能有效果,用戶對于自我約束管理缺乏動力,不愿意付費堅持,另一個原因是對于糖尿病管理APP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功能并不看好,缺乏認同。
3、用戶對糖尿病管理APP功能的滿意度和用戶對糖尿病管理APP的預期并不一致
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糖尿病管理APP的“飲食指導”(占50%)和“用藥提醒” (占46%)功能的關注更高,但用戶對“用藥提醒”功能的滿意度僅為22%。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分析認為,對于用戶比較關注的用藥提醒以及醫生指導,企業的滿足程度較低,核心原因是提供糖尿病健康管理的企業有部分并不是醫藥健康行業出身,同時這些企業和醫院銜接不夠,致使業務脫離了醫生的指導。
【報告申明】
本報告中發布的用戶監測數據和用戶調查數據來源于樣本調研方式,其數據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部分數據不能夠完全反映真實市場情況。因此,本報告僅作為市場參考資料,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對該報告的數據準確性不承擔法律責任。
本報告來自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