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已經進入了 “保險時間”。所有人都隱隱期待著,但愿這次真的能夠找到那個讓人夢寐以求的盈利模式。
井噴在即
19日 下午,騰訊、眾安保險、丁香園聯合推出了三家共同打造的騰訊糖大夫智能血糖儀 2.0 版。眾安保險以此為基礎推出了 “糖小貝計劃”,并針對一萬份血糖儀配套提供了 2 億人民幣的保障額度。
在合作中,三家分工明確:騰訊的糖大夫是整個服務的承載終端,丁香園則依托多年積累提供醫療資源支持,而眾安保險則發揮著保障和激勵的作用。
一天前,18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春雨醫生簽訂產品創新戰略合作協議,結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
根據已經披露的信息,雙方在協議中商定,春雨醫生根據人保財險客戶群體的特點及不同層級,提供基于線上健康咨詢、春雨診所、權威醫療機構以及春雨國際的分級診療體系服務,提供分級別、標準化的服務內容,支持人保財險進行健康服務型保險產品創新。
一周前,12日,互聯網保險服務平臺大特保、中國太平保險以及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聯合推出 “退糖鼓”,一款專門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商業健康險。
這款商業健康險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健康管理服務是有掌上糖醫、血糖高管和微糖聯合提供的。而據了解,退糖鼓后續還將引入悅糖、糖尿病護士兩個糖尿病健康管理平臺。
除此之外,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近期都做出了 “+保險” 的表態,比如掛號網-微醫集團計劃推出的 ACO 責任醫療計劃,平安好醫生計劃嘗試的 “HMO 模式” 等。大量互聯網醫療聯手保險機構的案例洶涌而來。
如果把構建醫療服務閉環看成是互聯網醫療的 “初級版”,那么引入保險之后形成的 “醫療+金融” 模式則應該是互聯網醫療的 “升級版”。
形同實殊
雖然大家談的都是互聯網醫療+保險,但如果細究起來,相同的外形下,其實是不同的運行模式和管理思路。
壹 健康管理模式
受美國的凱撒模式影響,目前國內不少互聯網醫療的保險產品側重在健康管理。這種模式的邏輯是,通過干預健康人群的日常生活,幫助他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達到不得病、少得病的目標。
這種模式面臨的問題是,它的目標人群是健康人群。而從我國的現狀來看,雖然近年人們的健康管理意識在增強,但主動購買此來保險產品的仍是少數。
不過,國內看病難、看病貴的大背景則為這種模式提供了空間。無論是春雨醫生、掛號網-微醫集團,或是平安好醫生,都在積極構建縱深的醫療服務體系,通過個性化、定制化的醫療延伸服務來達到吸引用戶的目的。
貳 垂直管理模式
在垂直管理模式當中,糖尿病是目前最活躍的病種。兩方面原因:第一,超過一個億的糖尿病患者,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第二,糖尿病給基本醫保資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糖尿病管理有可能成為政府采購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突破口。
糖尿病垂直領域的管理邏輯是,通過干預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行為,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用藥習慣,以達到控制甚至降低血糖的目的,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最終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
與健康管理模式不同的是,糖尿病垂直管理模式所面對的是已經患病的人群。為患病的人群提供醫療保險,顯然對保險公司的醫療干預能力以及精算模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眾安保險敢于推出浮動保額的商業健康保險,也是具有相當的突破。
稍微解釋一下,浮動保額是專門為激勵糖尿病患者做疾病管理所設計的保險產品。糖尿病患者每日積極主動的完成健康管理計劃,所獲得的保費額度可以不斷累加。起始額度是 1000 元,每年的最高額度是 2 萬。
兩種保險模式的目標,一個是少得病,一個是少花錢,雖然最終目的都是降低醫療成本,但管理人群的特點不同,也會影響到兩種保險模式的運營和管理。
數據生意
輿論總是一廂情愿的認為,互聯網醫療一直苦于找不到盈利模式,而當保險作為支付方加入之后,這個盈利模式終于指日可待了。但問題是,保險公司為什么要做?而且即使要做,為什么又要與互聯網醫療公司合作?
顯然獲取更多客戶這個理由是沒有說服力的。掌上糖醫的創始人匡明就曾對 36 氪道出一個非常尷尬的現實:任何一家糖尿病類 APP 的用戶量乘以 10,都很難打動保險公司。
彌補能力缺陷可能是一種考慮。因為保險公司如果不想僅僅作為最后的醫療支付方,還想參與到對醫療行為的干預之中的話,就需要具備醫療服務能力。而這是國內所有保險公司都不具備的能力。但還有比醫療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東西:數據。
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賠付在整個國家的醫療總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僅有 1%,而究竟是什么因素成為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瓶頸?眾安保險副總經理姜興認為,根本因素就是數據。在先行封閉的公立醫療體系中,保險公司沒有醫療數據,也就完全不具有干預醫療行為的能力。
某種程度上,相比醫療服務能力,獲取醫療數據可能是保險公司更大的痛點。這個數據既能夠使保險公司有效的干預醫療行為,又可以以數據為基礎設計出多種類型的保險產品。
實際上,在這幾次大的合作中,數據都是其中的關鍵詞。
比如騰訊的糖大夫在三家的合作中所承擔的主要角色就是大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有了這個數據,通過丁香園在醫療端支持,眾安保險可以在后端對數據進行有效應用,浮動保額的保險才能真正有針對性的發揮作用。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談到,mHealth(Mobile Health)已經進化到 cHealth(Connected Health)的時代,只有分散的、割裂的數據在聯通、整合、分析后,才能真正有效解決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問題。這其實也需要各個不同領域機構的通力合作。
另外,在人保財險與春雨醫生的合作中,大數據的開發與應用同樣是重點,而且這直接關系到未來保險產品的設計以及盈利點的產生。所以其實,互聯網醫療接通保險這個事兒本質上并不是終于找到了支付方,而是大家談了許久的數據生意終于可以做了。
但互聯網醫療+保險這個模式能不能走得通,還需要實踐檢驗。因為現在互聯網醫療公司的數據規模,恐怕還很難滿足保險的設計需求,用戶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恐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積淀。總之,試試看吧。
作者:劉涌,原創文章出處:http://36kr.com/p/503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