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科技創新城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創新研發平臺集聚,全力打造“產研一體、產城一體、產融一體”發展新格局。 栗群 攝
6月6日上午,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舉行第二期項目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三個一批”活動,主要集中在合成生物、信創、半導體、大數據、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示范區“2+9”千百億級產業培育工程續添動力。
6月16日,示范區海外、省外協同創新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舉行。除示范區主會場外,在德國、上海、北京設立分會場。示范區管委會分別與太重集團、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等5家單位簽署成立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協議。
……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調研時強調,“路子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希望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是方向目標,更是方法路徑,正在轉化為示范區廣大干部職工堅定不移將轉型綜改進行到底的強大動力。用一批批大項目好項目拓展轉型綜改新局面,用一項項改革創新力舉譜寫轉型綜改新篇章,大家的決心更大了,目標更準了,思路更寬了,干勁更足了。
聚焦“六新”,只爭朝夕,扭住“項目為王”不松勁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調研,示范區部分干部職工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親身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袖風范。短短十幾分鐘時間,成為留在每個人心中溫暖而深刻的記憶。
如何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落到實處?扭住“項目為王”不松勁。管委會主任李晉平介紹說:“我們要把‘六新’作為蹚新路的內涵、載體、抓手,帶頭踐行、帶頭落實。要聚焦培育一流創新生態和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發揮山西的資源優勢、能源優勢,嫁接引領性高新技術,引入一流科研團隊,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合成生物新材料、人源膠原蛋白全球領跑,推動信創領域、半導體領域實現并跑。”
“領跑+并跑”,示范區以國際化視野謀篇布局:
——以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合成生物新材料產業基地為目標,山西合成生物產業園項目現已立項,正在進行開工前的各項準備。以打造全球首個規模最大的人源生物新材料產業基地為目標,占地面積300畝的錦波人源膠原蛋白工業化技改產業園基建工程將于今年底完工。
——在信創領域,以中電科信創產業園、百信安全計算機研發項目為牽引,推進百信可信計算3.0芯片、統信信創軟硬件創新平臺等一批重點項目。在半導體領域,以中電科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為龍頭,實施射頻前端半導體及芯片、高端鍵合襯底材料、高端顯示器關鍵零組件進口替代等一批產業鏈項目。
6月19日,記者從百度山西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基地了解到,這里現有數據標注企業35家,從業人員2000余人,是國內人員和產值規模最大的單體數據標注產業基地。負責人尉赤介紹說,基地下一步將建立AI數據交易平臺,促進數據的流通與使用,制定全國首項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地方標準,助力山西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
聚焦“六新”,只爭朝夕。加快推進區域5G網絡全覆蓋,加快推進航空再制造中心、中星北斗航天裝備制造2個龍頭項目,以京東亞洲一號項目為龍頭發展“互聯網+”現代物流,依托清控創新基地建設示范區金融集聚區,發展智慧醫療遠程智能診斷服務、數字直播電商產業等又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已在蓄積、醞釀之中。
聚焦“六新”,全員招商,盡銳出戰。加大招商引資事項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財政每年列支1億元,對獲得省級“111”創新工程的項目給予1:1配套支持……一項項力舉迭出,加速培育壯大新動能。
夯基壘臺,攻堅克難,持續打造“六最”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示范區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已探索實施了上百項改革創新,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規范高效廉潔運行的制度性成果,其中40項在全省復制推廣,營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時下,走進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敞亮整潔的大廳僅可見一個發證窗口。示范區建立運行的“一網通辦”系統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不見面就能完成審批。在會客廳式的服務專區,工作人員面對面為辦事企業和群眾答疑解惑,提供代為填寫、上傳資料等服務。在此基礎上,經濟運行調度中心新近公布了兩部熱線電話:0351-7080000/7090000,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專人專辦、掛牌督辦,并通過聯席工作會的形式,深入分析堵點難點,明確解決問題的時限和具體責任人。
線上服務快捷高效,線下服務暖心貼心。陽曲產業園區“星級管家”服務平臺經過近一年的試運行于日前正式開通。園區主任郭云貞介紹說:“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不用東奔西跑,告訴‘管家’就行。通過手機App服務管理企業全部事項實現了可視化、可追溯、可查驗。”目前,園區已組建了6個專項管家服務團隊,向123家企業派駐管家63名。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強調:“持續在國企國資、財稅金融、營商環境、民營經濟、擴大內需、城鄉融合等重點改革領域攻堅克難。”
示范區以改革永遠在路上的信念和執著,探索“小管委+大公司”體制機制重塑性改革,按照“專業+產業”雙職能優化機構職能,進一步增強各職能部門的產業培育、園區服務、招商引資等轉型發展核心功能。提高公司化市場化運營比重,提高資本運營能力,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夯基壘臺,持續打造“六最”營商環境。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示范區“1+ 2+3+N”智慧園區架構,即一個管理中心、云平臺和數字底座兩個數字基礎平臺及政府治理、興業發展、園區建設管理三大領域,已完成搭建并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示范區信息化數據存儲上云、交互共享、實時監測、業務閉環。下一步將規劃實施45個應用系統項目,今年將實現對企服務業務全部上線運行,形成對企服務全過程流程可查詢、數據可存儲、行為可監督。
敢于創新,勇于先行,率先蹚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
在示范區改革創新展廳,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展臺,一片4英寸高純半絕緣襯底片如一張光盤大小,卻很“硬核”,它打破了國外壟斷,價格競爭優勢十分顯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展廳考察調研時,接過這片薄薄的襯底片,仔細地看了看。
日前,又有好消息傳來。山西爍科晶體公司在實現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全產業鏈完全自主可控、完全掌握4-6英寸襯底片“切、磨、拋”工藝,解決了關鍵技術工藝“卡脖子”問題的基礎上,8英寸襯底片已經研發成功,即將量產,國內最大的碳化硅單晶襯底產業基地正加速形成。
“對山西來說,轉型發展既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的戰略謀劃,不能等到資源枯竭了再來搞轉型。”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的這番話深深地印在示范區廣大干部職工心中。堅定地率先蹚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堅實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金光大道走下去,乘勢而上,久久為功。
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示范區依托山西豐富的資源、能源優勢,嫁接一流科學家團隊優勢,正在加快建設瀟河半導體產業園。目前,已成功對接國內外多個核心技術團隊,多個產業鏈關鍵環節項目即將落地,加速形成半導體集聚發展態勢。
“健全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奮發有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指示要求,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示范區啟動建設山西粵港澳大灣區異地孵化中心。該中心由示范區管委會與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華制智能制造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建設,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科技、產業優勢,形成“全球研發、深圳孵化、示范區產業化”的新型國際化開放創新發展模式。
敢于創新,勇于先行,蹄疾而步穩。5月28日,山西建投園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標志著用市場化辦法加快開發區建設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該公司將作為示范區“五大中心”投資建設運營的實施主體,與示范區攜手打造太原都市區的新中心、新引擎、新亮點。
6月17日,記者從示范區人才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按照“年輕化、專業化、企業化、市場化”原則,示范區將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力度,注重引進選用具有企業經驗的優秀干部。拿出一部分專業性較強的關鍵崗位,面向國內外公開選聘。加強與海內外優秀企業、研發機構合作,引進核心研發團隊,引進關鍵領域急缺技術人才。
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示范區從成立之日起就擔負著為山西轉型綜改探路領跑的歷史使命。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張金旺充滿信心地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使我們更加堅定了轉型綜改的使命擔當,明確了轉型綜改的方法路徑。我們要先行一步,快行一步,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向總書記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優秀的答卷。”
記者手記
功成必定有“我”
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是全省轉型綜改的主戰場主引擎,經過3年多時間的建設發展,而今這里車流、人流、信息流、技術流、資金流加速聚集,環境面貌美麗宜人,正在吸引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走進這里,你會看到,背著雙肩包、步履匆匆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孵化基地里飄散著咖啡的味道,新開張的社區客廳里繚繞著啤酒的香氣。激情、活力,正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那些來自異鄉的、海歸的創業者,扎根本土的企業家,在朋友圈里曬得最多的是項目建設的新進展、產品研發的新成果。與他們交談,說到各自拿手的項目、技術、產品,每個人都如數家珍,連眼睛都瞬時變得明亮起來,自信滿滿。
在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大樓、在各大園區項目建設工地,時常會看到一路小跑的人們,很多人從早餐時間就開啟了一天的工作模式。在他們的辦公室里,掛著的是園區規劃圖、項目作戰圖、工作備忘錄……
堅定不移將轉型綜改進行到底,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每一份努力都是彌足珍貴。
擺脫長期以來形成的“兩個依賴”,從“一煤獨大”實現多元支撐,資源型地區轉型注定是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但只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久為功、接續奮斗,就一定能夠齊力托舉起山西轉型發展的美好明天。(楊彧)